福星國小音樂藝才班
福星國小管樂團
::: 您的位置:首頁 > 學校介紹.友善列印,開新視窗
  學校介紹  
     
 

創校簡史

明治31年(1898)的6月,當時官立、供日本人就讀的小學校只有「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」而已,一方面因為居住在大稻埕的日本學童前往國語學校上學路途遙遠,一方面因為日本人渡海來臺灣的人數漸漸增加,國語學校的校舍不敷使用,因而創立「臺北小學校」(明治32年,1899.10~1902.03),當時的學級分為六年的尋常科,以及二年的補習科。

明治35年(1902)4月,為了實施新學制,廢除補習科,改制為尋常科四年、高等科四年,因此學校名稱改為「臺北尋常高等小學校」,但在此一同時,原國語學校 日本人附屬學校改為臺北廳管轄,為了區分兩校,於是以第一、第二學校稱之,因此「臺北尋常高等小學校」乃改稱為「臺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」(明治35年,1902.04~1915.03)。

大正4年(1915)的3月31日,在原「臺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」校址成立「臺北第一高等小學校」(大正4年,1915.04~1915.08),收容之學生僅限於小學校高等科學童,除了將臺北現有各校(含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小學校)高等科的學生轉往本校之外,原屬第一小學校之尋常科學童,則由新設立之臺北第五尋常小學校所收容,因此本校成為日治時期臺北州管轄內唯二的純粹高等小學校(另一校則為基隆高等小學校)。

大正4年(1915)9月1日,各尋常小學校以其座位方位分別改稱為城東(第二)、城西(第五)、城南(第三)、城北(第四)小學校,而位在西門外的「臺北第一高等小學校」則改稱為「臺北高等小學校」。

大正11年(1922),依臺北市街町劃分的結果,校址位於末廣町四之四番地的「臺北高等小學校」改名為「臺北市末廣高等小學校」(大正11年,1922.04~1941.04)。

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日本政府開始實施皇民化政策,並著手初等教育,頒布「國民教育令」。日本當地的小學校更名為國民學校以後,臺灣總督府亦對「臺灣教育令」進行修正,將公學校及小學校同時更名為「國民學校」,且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制度,因此校名遂改為「臺北市末廣國民學校」(昭和16年,1941.05~1946.01)。

昭和19年(1944)四月,創立「臺北大和國民學校」(昭和19年,1944.04~1946.02),因末廣高等小學校尚未遷離,暫借老松國民學校校舍上課。現在夢公園旁的空地,是昔日升降旗的集合場現在夢公園旁的空地,是昔日升降旗的集合場。

民國35年(1946),對日抗戰勝利,臺灣光復,為紀念抗日英雄羅福星烈士,二月將校名更改為「臺北市城中區福星國民學校」(民國35年,1946.02~1968.08),開辦附設幼稚園及夜間福星初級中學。校舍未改建時,本校位於開封街的校門校舍未改建時,本校位於開封街的校門。

民國57年(1968),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,校名更改為「臺北市城中區福星國民小學」(民國57年,1968.09~1990.02)

民國79年(1990),因臺北市行政區域調整,將城中區併入萬華區,學校正式定名為「臺北市萬華區福星國民小學」(民國79年,1990.03~迄今)。

「大於100」的福星

昭和10年(1935)6月9日,當時的「臺北末廣高等小學校」舉行創立20週年紀念,換言之,福星國小的校史乃以大正4年(1915)創立「臺北第一高等小學校」開始算起,而非從明治32年(1899)創立「臺北小學校」開始計算,推究原因,可能是因為學制的變革。倘若將學制上的變更因素暫且排除,而是從地方紋理與建設背景來綜觀的話,福星國小的歷史要比校史記載的多了16年,我們學校可是一所很有歷史的老校喔!

地理位置與校園環境

本校坐落於商業鼎盛的西門町旁,昔日更有知名的中華商場為鄰,莘莘學子多來自此區。近年來,由於社區形態轉換,商業辦公大樓興起,及少子化影響,成就目前優質的小班教學環境。新校舍落成,校門口才遷移至今日中華路旁新校舍落成,校門口才遷移至今日中華路旁。

民國93年,新校舍落成,藝術人文氣息的校園建築風格、無圍牆學校設計,創造出與社區融為一體的展演場所,成為中華路藝術大道旁的都市櫥窗;班群教室的多元空間,提供令人溫馨舒適的安全學習環境;擁有優良的教學設施,充足的教學資源,更有享譽各界、獲獎無數的音樂班,因此吸引許多學子慕名就讀。

現況

目前本校共計32班,學生人數約700人,教職員工約90餘人,是一所「融合傳統與現代」、「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」、「學校空間景觀與都市造街結合」的多功能學校。夢公園,是孩子下課時嬉耍玩樂的樂園夢公園,是孩子下課時嬉耍玩樂的樂園。

今日的福星,透過家長、學生與老師們的攜手合作,已經是一所具有「責任、健康、卓越、榮譽」四大願景的學習樂園。

歷史沿革

  • 西元1898創立「臺北小學校」,校長為辻村寬堯。
  • 西元1902學校改名「臺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」,西元1902-1909年,校長為鈴木稻作;西元1910-1914年,校長為岩瀨六藏。
  • 西元1915年(民國4年)學校改名「臺北第一高等小學校」,校長為本田茂吉。
  • 西元1916年(民國5年)學校改名「臺北高等小學校」,校長為大塚堅次郎;西元1920年,校長由東八郎接任。
  • 西元1922年(民國11年)學校改名為「臺北市末廣高等小學校」,西元1922-1927年,校長為東八郎;西元1928-1931年,校長為三ツ橋安郎;西元1932-1940年,校長為大場孫治。
  • 西元1935年(民國24年)6月9日創校二十週年紀念。
  • 西元1941年(民國30年)學校改名「臺北市末廣國民學校」,校長為大場孫治。
  • 西元1944年(民國33年)4月1日成立「臺北市大和國民學校」,因末廣高等小學尚未遷離,暫借老松國小校舍上課。
  • 西元1945年(民國34年)8月臺灣光復,李明珠女士奉令接管,並奉派任為校長。
  • 西元1946年(民國35年)2月學校改名為「臺北市城中區福星國民學校」,林聰田任校長,開辦附設幼稚園及夜間福星初級中學。
  • 西元1953年(民國42年)2月林聰田校長卸任,由林煉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1967年(民國56年)9月林煉校長調任日新國小校長,由林宗源校長接掌本校。
  • 西元1968年(民國57年)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,校名更改為「臺北市城中區福星國民小學」。
  • 西元1972年(民國61年)8月林宗源校長調任松山國小校長,本校由賴榮樹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1973年(民國62年)9月成立音樂資賦優異兒童教育實驗班。
  • 西元1974年(民國63年)3月與金門烈嶼鄉西口國民小學締結為姊妹學校。
  • 西元1975年(民國64年)2月賴榮樹校長調掌太平國小,本校由邱明哲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1980年(民國69年)2月邱明哲校長調任吉林國小校長,由陳巧雲校長接掌本校。
  • 西元1985年(民國74年)8月陳巧雲校長調任長春國小校長,本校由金梅仙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1989年(民國78年)8月金梅仙校長調任金華國小校長,本校由萬家春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1990年(民國79年)8月臺北市行政區域調整,本校更名為「臺北市萬華區福星國民小學」。
  • 西元1994年(民國83年)2月萬家春校長調任金華國小校長,本校由張金調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1995年(民國83年)3月拆除西寧市場,順利收回校地。
  • 西元2000年(民國89年)8月張金調校長調任吉林國小校長,本校由郭木蒼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2001年(民國90年)12月新建校舍及運動場完工。
  • 西元2004年(民國93年)8月福星國小與中興國小合併。
  • 西元2008年(民國97年)8月郭木蒼校長榮退,本校由張清楚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2010年(民國99年)8月音樂資優班轉型為藝術才能音樂班。
  • 西元2012年(民國101年)8月張清楚校長榮退,本校由邱豐盛校長接任。
  • 西元2015年(民國104年)5月30日舉辦創校100週年紀念活動。
  • 西元2015年(民國104年)8月邱豐盛校長榮退,本校由陳清義校長接任。